当前位置: 首页 > 动态要闻 > 业内新闻 > 正文
南京市鼓楼区聚焦五个突出 理顺职责关系 构建街道体制新机制
时间:2021-04-02 16:24:26

时间:2021-02-26        来源:南京市鼓楼区委编办

  南京市鼓楼区街道集成改革,立足中心城区和省会功能核心区定位,以争创全域首善、建设幸福鼓楼为目标,通盘谋划、大胆实践,通过优化机构设置,理顺职责关系,整合编制资源,大力推动街道党建、权责、执法、网格多态融合,着力构建分工更合理、权责更清晰、资源更优化、运转更高效的街道工作新机制,切实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 

  一、突出党建引领,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治理优势 

  健全党对街道工作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,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在街道集成改革的全方面和全过程,充分发挥党在街道工作中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作用,切实把党组织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。一是构建三级联动体系。打破驻区单位党建壁垒,建立区、街道、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。以区委为龙头,发挥统揽全局、协调各方作用;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,发挥资源统筹、条块整合作用;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,发挥上下沟通、左右联动作用。充分发挥区域党建议事协调机制作用,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半年召开一次街道大工委会议,就事关区域发展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提出方案,社区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会议,就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研究对策。二是提升服务功能。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牵引,制定双向服务清单,在街道大工委、社区大党委会议上讨论确认常态化项目,提交街社两会集中认领;针对急办项目,随时通报两会成员单位应急领办。组织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双向服务协议,明确双向服务事项。疫情防控期间,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为民宗旨,6500余名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,建立临时党支部、党员突击队,协助街道社区做好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,动员带动3800余名居民骨干构筑群防群治防线。三是强化发展引领。深入实施鼓楼红驿行动,标准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,实现一个阵地一座灯塔,辐射带动区域各级各类组织互联互通、互利共赢。充分发挥金陵汇红色街区、紫峰·红融”“红创汇党建品牌效应,以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商圈楼宇经济发展。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行业党组织,引领两新组织健康发展,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。 

  二、突出简约高效,构建五部一局两中心街道治理体系 

  将街道作为城市基层治理实施主体,着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,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,街道工作重点向公共服务、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聚焦。一是优化机构设置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、市委关于街道机构设置限额要求,三次召开由街道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,就街道机构设置什么、如何设置、如何运行进行座谈研讨。确定 五部一局两中心的街道组织架构,统一设置党政综合部(党建工作办公室)、民生保障部、城市管理部、发展服务部(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)、平安建设部、综合行政执法局(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大队)、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(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)和便民服务中心(退役军人服务站)8个职能机构。二是厘清职责边界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,结合实际,编制街道职责清单、行政权力事项清单、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综合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等4张清单,厘清区、街职责边界,有效解决区街事权不清、内部责任不清、街社职能不清等问题。取消部门对街道的条线考核,全面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,任何职能部门,未经区委、区政府研究确定,不得将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委托或交由街道承担。三是完善协同机制。聚焦单靠街道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,制定《鼓楼区“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机制实施细则》,规定两类“吹哨”类别。需要部门协同解决的事项,吹“工作推进哨”,由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启动;需要区领导协调督办的事项,吹“攻坚克难哨”,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启动。在区热线系统嵌入“吹哨报到”模块,由平台统筹调度、协调、流转,形成“问题收集--街道吹哨--部门报到--处理反馈--核实结项--综合评价”闭环管理。四是统筹编制资源。坚持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,统筹谋划优化街道机构设置与编制员额核定,按照减区补街、编随事走的原则,不断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。 

  三、突出赋权赋能,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 

 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街道赋权事项清单,综合考虑街道实际需求与承接能力,充分尊重街道意见,按照依法下放,能放则放,权责一致的原则,将面广量大、基层治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权限精准赋权街道,实行动态调整。一是赋予统筹管理权。赋予街道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建议权、人员统筹管理及调配使用权、预算资金自主支配权、考核评价决定权、对区级机关部门评议权等8项权限,提升街道统筹、动员、服务和管理能力。街道对部门评议,按20%权重导入部门年度考核。二是赋予综合执法权。将涉及城市管理、市场监管等6个部门的251项行政处罚权限赋予街道,由街道统一行使执法权,有效解决了权责交叉、多头执法问题。三是赋予审批服务权。打造“家门口”政务服务,将人社、民政等领域90项便民服务审批权限赋予街道,逐项编制办事指南,公示流程图和材料目录,在全区13个街道120个社区之间实行代办、通办。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向街道、社区延伸,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和街道(社区)大厅均设置了全科窗口,集中受理群众的政务服务需求,按照一窗受理、内部流转、同步审批、统一发证的工作流程并联办理,提高审批服务效能。 

  四、突出双网融合,提升街道网格+网络治理效能 

  强化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平台作用,将社会治理网格同党建、城管、警务、安监等专门力量整合融合,推动零距离发现问题、一线快速响应处置问题。一是坚持“一网覆盖”。认真落实省委编办《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工作规则》要求,以省委编办统一的6大模块为核心,组织13个街道建设一体化平台。平台建设全面整合党建、综治、民政、司法、城管等系统,对接共享1234596180等平台数据,建成区街社三级上下贯通、左右衔接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管理中心和综合指挥平台。二是坚持“一网统管”。 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设在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,统一管理使用一体化平台。按照全要素网格划分,以居民小区、楼栋等为基本单元划分综合网格,全区13个街道划分为980多个综合网格;针对楼宇、园区、学校、医院等不便纳入综合网格管理的单位,划分600余个专属网格。有序推进区专属网格试点,已完成全区商务楼宇、商圈类专属网格的专任网格员平台授权工作,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、矛盾在网格化解、环境在网格整治、案件在网格防范、服务在网格开展。三是坚持“一网治理”。构建一格一长多员的网格员队伍,将支部建在网格上,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,全区配备120余名网格长、900余名专职网格员、1900余名兼职网格员。同时全面推进政法网格员编网入格工作,全区2000余名政法网格员实现编网入格。疫情防控期间,全区网格员累计完成排查户数62.7万户,排查走访群众435.7万人次,发放防疫宣传品4.2万册,排查湖北、武汉等重点地区人员9.6万人次,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服务10.9万次,发现疫情防控线索6697条。 

  五、突出资源整合,夯实街道基层一线综合执法力量 

按照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、属地管理、权责一致的要求,构建街道综合执法体系,实现“一支队伍管执法”。一是整合执法资源。优化基层执法资源,总结宁海路街道“警城一体化”执法试点经验成果,在全区推广和深化“警城一体化”执法模式 ,积极构建“全域全勤全科”综合执法体系。各街道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,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局长,统筹街道综合执法工作;派出所长兼任副局长,为综合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。区公安分局向各街道执法局派驻执法人员,保障和配合综合执法工作。二是下沉执法力量。积极推动区域执法职能整合和执法重心下移,将13支城管执法中队和13个市场监管分局共483人下沉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,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。下沉街道人员分别占本部门执法人员总数的80%70%,全部参加并通过行政执法证资格考试,取得执法证。三是落实区属、街管、街用。下沉街道人员党组织关系全部转入街道,由街道统一管理使用,城管队长、市场监管分局长的岗位调整、人事任免以街道党工委意见为主。改革后街道综合执法效能明确提升,小市街道整合派出所、社区综治办、平安志愿者组成联防巡逻队,进行每季度一次的集中整治,共清查临时租住户230余户,租住人员500余人,查处治安案件60余起,该区域社会治安水平显著提升。(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机构编制网)


编辑:本站编辑